在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车间,炽热的炉火映照着一个坚毅的身影。李波波,这位手握锻锤15载的航空工匠,用汗水与智慧将冰冷的金属坯料锻造成守护蓝天的精密部件。从普通锻造工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锻造类特级技能专家,从班组“领头雁”到创新工作室带头人,他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,书写着属于航空人的奋斗篇章。
实干担当,锻造生产“主力军”
走进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,这个承担着航空发动机、飞机和燃气轮机锻件生产重任的高新技术企业,年产值连年攀升,最高达35亿元。而李波波所在的自由锻分厂,作为公司主力生产单位,承担着超65%的产值任务。
担任班组长后,李波波深知责任重大。为提升团队战斗力,他白天扎根车间,手把手指导操作;夜晚钻研管理知识,探索班组管理新方法。他将6S、TPM等先进管理模式引入班组,创新制定“设备点检五步法”“操作流程标准化手册”等制度。在某重点型号攻坚任务中,面对时间紧、难度大的挑战,他带领团队连续奋战60天,优化生产流程,最终提前完成任务,产品合格率达99.5%。
在李波波心中,质量就是航空工业的生命线。某异形锻件曾因椭圆、喇叭口等质量问题,导致原材料浪费严重。为攻克这一难题,他带领团队展开技术攻关。连续三个月,他吃住在车间,反复研究锻件成形规律,修改模具设计方案27次。最终,通过创新采用“分步锻造法”,不仅解决了质量问题,还将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30%,每年节约成本400余万元。
巧干创新,争当行业“排头兵”
该公司引进新型轧机时,面对陌生的设备,李波波主动请缨。他带领团队日夜钻研,翻译技术资料,摸索设备性能。仅用两个月时间,就成功实现某重点型号异形环的轧制生产,填补了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。近三年,他提出的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议,累计为公司节约材料资金120余万元。
异形芯轴装拆效率低一直是制约产能的瓶颈。李波波看在眼里,急在心头。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,反复试验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,他创新性地设计出自锁式芯轴装配结构,将单根芯轴的拆装时间从40多分钟缩短到3分钟,设备利用率提高了40%。这项创新不仅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还荣获中航工业通飞“青创赛”银奖。
在李波波的带动下,班组创新氛围浓厚。他主导研发的“盆型件高效锻造工艺”“高温合金精密轧制技术”等成果,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他常说:“创新就在身边,只要肯动脑筋,小改进也能发挥大作用。”
匠心传承,培育航空“新力量”
“师傅不仅教我们技术,更教会我们责任与担当。”徒弟们谈起李波波,满是敬佩。在日常工作中,李波波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,对徒弟严格要求,耐心指导。他建立“一对一”师徒培养机制,为每个徒弟制定成长计划。经他培养的10余名徒弟,如今都已成为生产骨干,有的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,有的走上技术管理岗位。
2022年,以李波波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。这里不仅是技术创新的“孵化地”,更是人才培养的“摇篮”。工作室定期开展技术培训、经验交流和项目攻关,累计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0余项,培养技能人才30余人,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从普通工人到航空工匠,李波波用15年的坚守与创新,在锻造一线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。2025年4月,他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。
面对荣誉,李波波始终保持初心:“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,为祖国航空事业贡献全部力量。”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,更看到了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希望。
(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胡大方)
伯乐配资-伯乐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开户-线上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